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,“体医融合”“体教融合”理念持续深化,运动健康科学正加速迈向智能化、精准化、个性化的新阶段。为积极对接前沿科技资源,推动体育教学、运动训练、体质测试与健康服务的智能化转型,2025年10月21日下午,我部副主任翁兴和带队,携体质测试中心、体育健康传播中心及相关领域教师一行,赴翔安校区新工科研发大楼,与柔性电子(未来技术)研究院开展合作座谈。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霍峰蔚、党总支副书记(主持工作)蒲晓业、副院长李林及科研骨干共同参会,双方围绕“体育+科技”融合发展的新机遇展开深入交流。

座谈会上,翁兴和副主任系统介绍了体育教学部在教学、科研及社会服务方面的整体布局,并指出:当前体育工作正面临数据驱动、精准干预与个性服务的新需求,传统监测手段在连续性、舒适性与准确性方面存在明显局限。柔性电子技术凭借其轻薄、可拉伸、高灵敏度和良好生物相容性等优势,有望在运动生理参数实时采集、体质测试设备升级、运动损伤风险预警等关键场景中提供突破性技术支撑,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、体育教学效果评估及科学化训练监控注入新动能。

研究院方面对体育教学部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。蒲晓业副书记强调,跨学科协同是推动科技创新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路径,柔性电子作为未来技术的重要方向,与体育健康应用场景高度契合,双方合作不仅有助于催生原创性成果,也将有力服务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和国家健康战略落地。李林副院长详细介绍了研究院在可穿戴电子、生物健康传感等领域的科研积累与技术优势,并表示已有部分成果在健康监测场景中实现初步转化。霍峰蔚常务副院长进一步提出,希望与体育教学部共建“技术研发—场景验证—应用反馈”的协同平台,实现从实验室到运动场的高效对接。
经过充分研讨,双方初步达成共识:将以联合开设“智能体育微专业”为切入点,在“柔性电子技术赋能体质监测”“智能运动装备联合研发”“共建运动健康实验室”等方向率先开展试点合作,逐步构建“技术研发—场景应用—成果转化”的闭环合作模式,打造校内跨学科协同创新的示范样板。
此次交流为双方后续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体育教学部将以此为契机,持续推动体育科学与工程技术的交叉融合,助力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,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厦大体育人的智慧与力量。
图/文 黄浩洁、李雅娴


